行业背景与系统功能
工程机械包括起重机械、运输机械、土方机械、桩工机械和钢筋混凝土机械等。这些设备体积庞大而多样,其运行直接关系到企业收入和施工进度。设备巨大和类型繁多导致维修及时性与配件准确性要求高。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基于云的维修管理系统(SaaS),这些系统通常包含以下功能:
记录维修信息
- 工单管理与流程控制:系统允许通过电话、在线客服、APP、微信等渠道创建维修工单,并自动派单、流转和归档;工程师可在手机端接单、签到、上传附件和签字,保证服务流程规范且可追溯。
- 设备档案与维保历史:对每台设备建立档案,记录设备型号、序列号、购买日期、保修信息等。工单完成后,系统将维修时间、执行的项目、更换的配件等信息写入设备档案,使后续维护有依据。
- 配件和备件管理:系统提供配件库存管理和备件领用归还功能。工程师可以根据工单查询备件库存并申领,管理员实时掌握配件领用与库存状态。
- 工况与传感器数据接入:智能工单系统通过集成物联网(IoT)技术自动采集设备状态和故障信息。传感器实时上传温度、振动、压力等运行数据,为分析提供基础。
- 知识库与决策支持:集成的知识库为维修人员提供故障诊断和解决方案参考。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维修模式,支持故障预测、工单调度和人员排班等决策。
多租户环境下的挑战
主数据不一致与缺失问题
SaaS系统通常服务多家租户,不同客户对维修项目和配件的命名存在差异,例如“发动机油封”与“密封圈”描述同一部件。这种主数据不一致会导致统计口径不统一,影响AI模型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不是所有设备都装有传感器。一些旧设备只有人工工单记录,缺乏工况数据;部分工单只记录了故障描述,却没有更换配件的记录或开工完工时间,这类缺失数据会降低分析准确性。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指出,维护工单历史数据是改进维护决策的重要信息,但数据质量(缺失值、错误字段或字段不完整)往往影响分析人员计算关键绩效指标(KPIs)和趋势分析的能力。当数据质量较低时,分析准确度会下降。研究建议在分析前确定数据质量要求,使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技术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并结合统计方法纠正缺失数据。
多租户主数据治理策略
为解决多租户数据不一致,需要引入 主数据管理(MDM) 和 知识图谱:
- 建立统一的维修项目和配件分类:在系统层面制定标准分类与编码规则,将不同租户的维修项目和配件名称映射到统一的标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对工单描述中的关键词进行实体识别和匹配,自动合并相同或相近概念。
- 租户级别的数据字典:允许租户维护自己的命名,但在后台与标准库建立映射表。当用户创建工单时,系统同时保存租户名称和标准名称,保证统计统一。
- 数据质量评估:通过定期的数据质量评估报告,识别缺失字段、错误格式或矛盾数据。对缺失的更换配件信息可以根据类似设备历史工单、传感器异常事件和专家规则推测;对于缺失的工况数据,可以用同类型设备的平均值或趋势填补,并在模型中引入缺失标记,以便算法识别这类工单的特殊性。
如何实现基于AI的工单分析
AI驱动的工单分析不仅要处理结构化字段,还需解析文本描述、传感器数据等多模态信息。以下是具体实施步骤。
1. 数据采集与整合
按照 Altair 对预测性维护的描述,实施过程首先需要收集数据:在设备上安装温度、振动、压力等传感器实时采集运行状态;同时汇集故障记录、工单文本、维护记录和服务报告等历史资料。系统还要收集维护成本、备件价格、环境数据等额外信息,以便分析故障原因和费用构成。数据整合层需将这些异构数据关联到统一的设备标识和时间轴上。
2. 数据预处理与质量提升
AI建模前应对数据进行清洗、规整和缺失值处理:
- 清洗与规范化:统一日期时间格式和单位,剔除异常或错误输入;对自然语言描述进行分词、去停用词,识别故障部件和维修项目。Hackernoon的预测性维护指南指出,数据预处理包括处理缺失值、删除异常值等技术。
- 主数据映射:利用NLP模型(如命名实体识别)将工单中的配件、故障类别和维修项目映射到标准分类,解决多租户命名差异。
- 缺失值处理:对缺失的传感器数据可以通过同类型设备的历史平均值或时序插值填充;对缺失的更换配件信息可参考相似故障的典型备件,或采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NIST建议通过探索性数据分析发现缺失模式,并使用统计技术(如生存分析)纠正缺失的完工日期。
3. 特征工程
在工单分析中,特征不仅来自传感器,还包括文本和运营指标:
- 时序特征:从传感器数据提取特征,如振动频率的峰值和幅值、温度变化率、压力波动等。时间序列特征(一天中的时间、季节性特征)有助于捕捉周期性运行模式。
- 统计与聚合特征:计算工单之间的时间间隔、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MTBF)、平均维修时长 (MTTR)、备件使用频率等。聚合多个原始数据点可以获得设备运行的高层次视角。
- 文本特征:采用词袋模型、TF‑IDF、词向量或更先进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对工单描述、故障原因、维修意见进行向量化。通过命名实体识别可提取故障部件、故障模式和维修措施。
- 关系特征:构建设备与故障、设备与备件之间的关联图,分析部件组合故障模式,识别易损件和高风险工况。
4. 模型选择与训练
根据业务目标选择适当的机器学习模型:
- 分类模型:用于预测工单类型、故障等级或是否需要更换特定配件,可使用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算法。
- 回归模型:预测维修时长、成本或故障发生的剩余寿命;可采用线性回归、XGBoost、深度神经网络等。
- 异常检测与聚类:无监督学习可识别未知故障模式或异常工况;聚类算法可以发现工单分布和设备群组,辅助资源调度。
- 序列预测模型:使用LSTM、Transformer等深度学习模型处理时间序列和文本,预测故障趋势或生成维修建议。
模型训练需要将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交叉验证和超参数调优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对于文本与结构化数据的融合,可以采用多模态模型或特征拼接方式。
5. 部署与集成
部署方案包括云端、边缘或混合架构:在云端运行复杂模型并进行集中分析,在边缘设备上进行初步预处理和实时监测。系统可根据设备类型和网络条件灵活选择。部署后,模型通过API服务为SaaS系统的工单模块提供实时预测结果,如故障预警、优化派单建议和配件准备计划。
6. AI工单分析的功能与效益
AI技术使工单管理从记录工具转变为决策支持工具。Fiix 公司推出的工作单洞察报告利用机器学习在后台自动分析数千份维护工单,识别问题工单并生成每日或每周报告。该系统通过挖掘工单数据帮助维护团队预测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时间、优化维修流程并消除浪费。初期使用者报告称,该报告使资产停机时间减少80%、维护成本降低33%,资产性能提升50%。这些效果说明AI驱动的工单分析能够显著提升维护效率和资产利用率。
智能工单系统的核心优势还包括:

智能工单系统的核心优势
总结与建议
面向工程机械行业的SaaS化维修管理系统,需要在传统工单管理的基础上,融入传感器数据采集、主数据治理和AI分析等先进技术:
- 构建完整的数字资产档案:为每台设备建立统一的身份和生命周期记录,包括购买信息、维保历史、配件库存和工况数据。
- 重视数据质量治理:根据分析目标明确数据质量要求,利用探索性分析和NLP技术发现缺失和错误信息,对缺失的数据进行合理填补或标记,并通过知识图谱解决多租户数据不一致问题。
- 依托机器学习和预测性维护模型:按照“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特征工程→模型训练→部署”的流程,使用适合的算法对工单和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故障和指导维修决策。
- 持续迭代与反馈:将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维修结果进行对比,收集反馈信息不断优化模型,形成闭环的智能维护体系。
通过以上方法,企业可将工单系统从记录工具升级为分析决策平台,利用AI从海量工单和设备数据中发现故障规律、优化维修计划,最终实现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的高可靠性、低成本和高效率。
参考文章:
AICG
SaaS
产品经理
工业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