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

  • 非暴力沟通专注于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
  • 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使我们蒙蔽了爱。
  • 区分评价和观察,人们通常会对负面的评价进行反驳,非暴力沟通,不主张枉下结论,而是在特定的时间环境中描述观察和看到的结果。
  • 表达感受而不是想法,通过对表达词汇的感受库的积累,我们可以更清楚的表达感受,从而沟通更为顺畅。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到我们,但并非我们感受的根源。
  •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责备日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 成长经历的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面目可憎;生活的主人
  • 生活的主人: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爱,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 提出请求时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是要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 发言时表达的越清楚越好,有时,为了避免知识诅咒,我们应请求他人反馈,并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会浪费大家的时间。
  • 不答应就会受到惩罚的我们一般会视为命令,非暴力沟通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而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他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 在沟通的过程中,应全身心的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他人积极的反馈,倾听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时,我们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提出请求,换一个环境。
  • 不要用可是,不过,但是之类的词语,如果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多的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做到充分的沟通。
  • 说的人更希望被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听。
  •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 当我们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应体会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 感到遗憾时,我们应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 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是包容过去才去某些行动后后悔的我,二是包容采取那些行动的我。
  •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1,列出不得不清单。2,对内心坦白,你是选择做而不是不得不。3,用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来填补句式。
  • 我们行为的动机:为了钱,为了赞同,为了逃避惩罚,不想感到羞愧,为了避免内疚,为了履行职责。
  • 生气的原因是我们的想法是对他人的批判和职责;
  • 希望将他人因为内疚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
  • 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都需要,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 表达愤怒的步骤: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职责中的需求;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求;通过这些步骤,练习将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 非暴力表达感激的三个部分: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2.我们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 当别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感激时,我们可以与对方一起清湖生命的美——既不自大,也不假谦虚。
  • 表达自己,而不是批评和指责
    • 观察: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 感受:我感到…
    • 需要:因为我需要/看中…
    • 请求:你是否愿意…?
  • 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 观察: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 感受:你感到….吗?
    • 需要:因为你需要/看中…
    • 请求:所以,你想…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乐悦笔记 »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